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有...

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有的竟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蓝蝶耀眼的光辉,原是一种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蓝光越强,示警作用越显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使亚马孙蓝蝶翅膀有了如此奇妙的性能。
  这种性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但其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原来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鳞片(就是触摸蝴蝶翅膀时会沾手的粉),其表面有许多平行的脊状突起物。观察脊的截面,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平行排列的羽状物。“羽毛”的主干两边生出若干分支,分支的长度沿主干从根到梢逐渐变短,其结构类似于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人造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缘于那些羽状物的分支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是各具略微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而且其分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到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翅膀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略有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能看见的紫外线。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蓝蝶的反光机理,想仿造应用。比如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军事部门感兴趣的是仿蓝蝶翅膀的反光结构,将之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服装公司则设想,仿蓝蝶翅膀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将使时装展示台上更加异彩纷呈。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来。
  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昆虫学家说:“蓝蝶做到了工程师们试着做却未能成功的事。”的确,正在研究中的人造模仿物,在光学性能上仍无法与蓝蝶的翅膀相比。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

B.蓝蝶的翅膀覆盖着羽状物,具有多层的、立体的结构,因此反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C.蓝蝶的翅膀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可以增强蓝光的反射,其反光强度与分支数量正相关。

D.在蓝蝶仿生的各类应用研究中,证券防伪的研究最有成效,其技术是最先进的复印机都无法达到的。

2.通观全文,简要说明蓝蝶翅膀具有的独特光学性能。(5分)

 

1.C 2.蓝蝶翅膀独特的光学性能是:光线反射率极高,反射光具有广角性和颜色选择性。(整合1段2段信息) 【解析】(A原文中说“有的”能反射70%;B翅膀上覆盖的是“小鳞片”,另外,其反光不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而应该是广角的;D原文“最重要的应用”不等于是“有成效”,这只是期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B.颔联写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抒发了李白对自身境遇的忧虑之情。

C.颈联转而摹写自然之景,将目光投向了远山和江水。这两句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D.“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尾联从六朝的帝都金陵联想到唐的都城长安,表明李白是关心现实的。

  ②结合全诗,简述李白借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苔痕上阶绿,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②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⑤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⑥三杯两盏淡酒,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
  (《世说新语》)

 

查看答案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其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乃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藉,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旧唐书·唐临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县令

B.囚等皆感恩贷宽恕

C.原情取事,死有余辜 推究

D.比来有司多行重法  近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之约,令归系所

B.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
  唐卿所断,既非冤滥论罪务从重科

C.临请自当其罪

D.临对诏称旨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红词语解释、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竟不扬言其过

B.临白令请出之
  其年,迁大理卿轻者请除名

C.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D.令因请假

   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         临因是知名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是否放轻罪囚犯回家耕种问题上,唐临与县令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B.下人无意犯错时,唐临总是找借口为他们开脱责任,减轻他们心理压力。

C.因唐临执法公正,连死囚犯都口服心服,没有怨言,这受到皇帝的称赞。

D.在讨论对萧龄之如何处置时,唐临坚持要依照尧舜大法严加处置,不得枉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有风起,这片洋槐组成的小森林便欢腾起来,          。是的,     ,发出低吟响起长啸以至呐喊,     。我的小森林,就这样,在我写作疲惫时给我生理的和心理的调节。
  ① 绿色的树冠在空中舞摆
  ② 绿色的波涛汹涌回旋千姿百态
  ③ 使我总是和那海波海涛联系起来
  ④ 都使我陷入一种温馨一种激励之中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