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4分) 最近,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杨树沟镇出了一桩...

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4分)

    最近,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杨树沟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养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答:                                      

 

(示例) 内蒙古托克托县杨树沟镇农民重智力投资,盖新房时建书房。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①④②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B.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高手如林的北京奥运会上,大力发扬了锐意进取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感人的笔触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高大形象和他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D。如何才能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能力的低下,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

A、不久前有位玩车人搞了个自行车收藏展,在展品介绍说明中使用了“国内惟一”“自行车收藏之最”等字眼,引来众多玩车人的贻笑大方

B.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C.同学们,考人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梅!

D。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利用趁乘车时间仰面小憩,休养生息,以便一会儿精力充沛地投入下一场比赛。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号háo    叫   丧   哭      淘大哭

B、强qiáng   制   迫    化     词夺理

C、帖tiè    字   碑    画    俯首

D、累lěi    计   连    赘     危如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章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篇传记,回答(1)—(4)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胸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包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④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文章①②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根据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章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郑成功的形象,试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8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