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楚人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C 【解析】A可怜:古义为“可惜”;B地方:古义为“地方方圆”;D童子:古义为“少年,不到20岁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④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          B.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介词,表被动)

C.比得软脚病(近来)                    D.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查看答案

担当是 “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全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明的共相
回溯我们历史演变的经验,有两条最重要:一是传统不能割断,二是世界不能脱离。清代的问题,就是它与世界相脱离,闭上了对外交往的大门。近30年以来作为基本国策的改革开放,目标之一就是让我们进入世界的大家庭,不脱离开世界大势来孤立地考虑自己的问题。
历史的反思,传统的承继,归根结底是要整合自己的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所用。因此近年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国学的提倡,诚然是理所必至的好事情。可是随着大家为重建传统所做的努力,也有一些意外之见和意外之行,值得我们检讨和反思。比如小学生设立国学班倒也罢了,却要小孩子们穿上古代的袍服,念《论语》还要摇头晃脑,此理实不可解。又比如有人提出恢复黄帝纪历,这个想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公元来纪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要一步,连纪历都要改变,近代以来未之闻也。虽然是个别的说法,也够让人感到意外的了。有人提出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入场服装要穿所谓“汉服”。什么是“汉服”?唐朝的,宋朝的,还是清朝的?还有的提出要改学位服,我的看法,这不一定是明智之举。
文明是有它的共相的。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求同”比“立异”重要得多。虽然我们做学术研究不能不区分出“异”,但是区分“异”的目标结果是为了求其“同”。
我历来认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研究,是通过“异”来追求那个“同”。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中谈到对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和目的,是尚同,“心同理同”、“貌异心同”一类字眼,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出现。他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不刻意“立异”,而是追求“同”,这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大学者,都不以“立异”为尚,“立异”不是有学问的表现。
对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现在很多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化的模式不应该是一个。从历史上来看,以前的两个模式:一个是欧洲的模式,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模式;第二个就是北美的模式,也是对现代化影响最大的一个模式。但是,当东亚兴起之后,特别是中国兴盛之后,人们在探讨有没有第三种现代化的模式?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与欧洲、北美的模式一定是一样的吗?我看,不一定。
尽管如此,在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价值层面,比如生存的渴望、爱的追求、趋利避害的心理、对灾难的应对等等,这些人性的基本追求方面,人类的共同之处是非常之多的,而不是简单以国家、民族作为分界的。照说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是最能见出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的,但已故的美国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大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史华慈先生,曾亲口对我说过,连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我们在重建文化传统的过程当中,一些传统节日恢复了原来的位置,我对此是完全赞同的。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非常富有文化意味的中国传统节日,历来为我国民众所喜爱,放假、休闲、游乐,不仅是连接传统、恢复记忆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的狂欢。
但我们亦不要忘记,我们是世界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人类文明当中一些共性的东西、共相的东西,我们不会也不可能例外。
(摘自《人民日报》2008年2月1日,作者刘梦溪)
1.本文论述的核心问题是( )

A.传统的继承

B.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

C.文明的共相

D.改革开放与历史问题

2.根据原文的叙述,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的目标是让我们进入世界的大家庭,这一基本国策已实行了近30年。

B.近年来,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国学受到提倡,人们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理所必至,令人欣喜。

C.真正的大学者,是不会“立异”的,“立异”不是有学问的表现。

D.史华慈先生认为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同样存在“共相”,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差异明显。

3.依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要坚定不移地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进而进入世界的大家庭。

B.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学班大量出现在小学教育阶段。

C.将来,现代化的模式可能会超过两种,这些模式会具有明显的民族界限。

D.继承传统的终极目的便是通过整合先前的资源为新的进步所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