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两种处于相邻营养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

如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两种处于相邻营养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种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其中营养级较低的是_____

(2)图2中的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_____形式进行传递的。

(3)若甲、乙和图2中的生产者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请用图中的文字和字母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能量在沿该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原因是_____

 

捕食 甲 A和C 有机物 A→甲→乙 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解析】 据图2判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02库。 (1)根据试题分析,图1中甲、乙两种动物之间在数量上呈现“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的变化,故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甲被乙吃,营养级较低的是甲。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所以图2中的A生产者和C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的。 (3)若甲、乙和图2中的生产者构成了一条食物链,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故该食物链是:A→甲→乙,能量在沿该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原因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甲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图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_____

(2)在图甲的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_____(填“伸肌”或“屈肌”)中。若受试者有意识地控制小腿活动,实验结果是膝跳反射不能正常进行,这说明_____

(3)为判断乙图所示反射弧的阴影部分有无突触结构,依图示连接微电流计,并在箭头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观察微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若指针偏转_____次,则说明阴影部分有突触结构;若指针偏转_____次,则说明阴影部分无突触结构。

 

查看答案

如图为遗传信息传递途径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和乙中均含有脱氧核糖,则该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人体细胞进行该过程的场所有_____。若甲为RNA、乙为DNA,则图中的酶是_____

(2)若该图示为氨基酸合成肽链的过程,则直接决定乙中氨基酸顺序的是甲中的_____

(3)若乙表示某种酶,则图示过程为基因表达过程中的_____

 

查看答案

人的颅面骨发育不全症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全部患病;Aa的个体有90%患病,10%正常;aa的个体全部正常。如图为该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Ⅰ﹣1和Ⅱ﹣1的家族成员均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的发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群中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取样的关键是样本要足够大并做到_____取样。计算该病的发病率时,可用该病的患病人数÷_____×100%进行计算。

(2)图中Ⅰ﹣2的基因型为_____,图中所示个体一定为杂合子的是_____。Ⅲ﹣3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_____

 

查看答案

为保护塔里木荒漠天然胡杨林,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对胡杨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自然条件下,随着胡杨树龄增长,同一植株上会逐渐出现条形叶、卵形叶和锯齿叶。在25℃、CO2浓度为370μmol•mol﹣1的环境中,测得三种叶片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见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叶形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光饱和点(μmol•m﹣2•s﹣1

光补偿点(μmol•m﹣2•s﹣1

呼吸速率(μmol•m﹣2•s﹣1

卵形叶

17.47

1881.71

28.91

2.31

锯齿叶

16.54

2066.15

42.60

3.08

条形叶

12.56

1428.63

25.42

1.38

 

(1)三种形态的叶中,_____叶光补偿点最低,说明它对弱光的利用能力_____,据此推测该种叶片处于树冠的_____部。

(2)在该环境下胡杨叶片达到的最大光合速率是_____μmol•m﹣2•s﹣1

(3)根据表中数据判断_____叶对荒漠强光、高温及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4)一棵胡杨树上能生长三种形态叶的根本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果实成熟的过程中(7月~10月),果实甜度逐渐提高。为研究该过程果实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步骤及预测结果:

第一步:在7月取适量苹果果肉制成匀浆,加入试管中,编号为A;

第二步:在当年10月取同株苹果相同部位等量果肉制成匀浆,加入试管中,编号为B。

第三步:

①若需确定甜度提高是否与还原糖含量增加有关,应分别向A、B试管中加入适量_____,并在50~65℃温水中保温一段时间,分别记录实验现象。

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_,则说明果实甜度提高与还原糖含量增加有关。

②若已确定果实甜度提高是由还原糖含量增加引起,但对还原糖的来源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设。假设1:淀粉转化成了还原糖;假设2:其他物质转化成了还原糖。为检验这两种假设,需分别向A、B试管中加入适量碘液,分别记录实验现象。

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_,则说明假设1成立;

_____,则说明假设2成立。

(2)苹果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硬度逐渐下降,这主要与细胞中的_____(结构)变化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