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 MRSA菌 |
1 | 100 μg/mL蛋白质H | 生长正常 |
2 | 20 μg/mL青霉素 | 生长正常 |
3 |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 死亡 |
A. 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 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 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 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富含难降解的有机物苯甲酰肼,是当前焦化行业环保治理的难点。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通过细菌生物降解方法处理焦化厂污染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目的菌的筛选:选择目的菌应该从___________中筛选,在配制培养基时仅加入___________作为碳源,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所选目的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
(2)优质菌株的驯化:欲要选出高效降解污染物的优质菌株,需采用逐步提高___________的方法驯化目的菌,培养出的目的菌经稀释涂布分离后得到___________以备鉴定和使用。
(3)优质菌株降解污染物能力的测定:将分离得到的优质菌株___________到经过___________处理的污染物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残余污染物的浓度。
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未分离。
(2)科研人员利用 6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__而丢失。
(3)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 R 位于 6 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 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 理想的育种方案是: 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_(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___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______,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 RR 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有古“雷池”之称的龙感湖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冈市黄梅县,是长江中游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护最为完好、具有代表性的湖泊湿地之一。
(1)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湖泊群落的重要特征,沉水植物生长于湖泊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这种分布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2)湖泊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的无机物可供植物再利用,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因而使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功能。
(3)“彩霞与白鹭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龙感湖湿地呈现的“生态黄冈”的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组成的。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淋巴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
(2)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为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以DNFB(一种引起过敏的物质)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 h和诱发后6 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A组健康小鼠(对DNFB不过敏)为对照组。诱发48 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1。

实验二: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 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

①图1中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__________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②图2实验中设空白对照组是用_______________培养液培养细胞。分析图2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奉节盛产柑橘,下表是以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的柑橘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研究所测得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CO2进入气孔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2)使柑橘叶片呈现绿色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
(3)为适应弱光环境,柑橘通过增加_________来吸收更多光能。
(4)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相同时间内,强光下生活的柑橘比中强光下生活的柑橘生长得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