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g表示大豆幼苗地上的不同部位,其中e是顶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的生长速度一定比c快
B. d可能是最靠近顶芽的侧芽
C. f合成的生长素可以运输到e
D. g所含生长素的一部分可能由e合成的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
B. 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
C. 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上清液中均含有较强的放射性
D.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酒精发挥了两个作用
下列关于蛋白质、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氨基酸数量及序列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 脱氧核苷酸数目及序列决定DNA的空间结构
C. 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过程均需对方的参与和作用
D. 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核酸具有多样性
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ATP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设计了一个实验:
①用小刀逐个将萤火虫(数十只)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放在培养皿中,并干燥3h。
②将干燥后的发光器放在研钵中研成粉末。
③将粉末分成两等份,装入甲、乙两只无色透明的小药瓶中,再分别滴入几滴蒸馏水,使之混合。
④在黑暗处观察到甲、乙两瓶中都有淡黄色荧光出现,1min后,荧光消失了。
请回答相关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分子简式为____________。
(2)已知甲、乙两瓶的发光器粉末中存在有少量的ATP和相关的酶,与蒸馏水混合后出现荧光,是因为ATP发生______反应,其中的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因此出现荧光。1min后,荧光又会消失,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接着在甲、乙两瓶中分别加入葡萄糖液和ATP溶液后,甲瓶不会出现荧光现象,乙瓶会出现荧光,据该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图示所表示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数目和_________数目的变化, 其中图甲中的_______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和图乙中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2)图丙表示有丝分裂的_____期,图中染色体有_____条,图中④含有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_________________。此图可以断定为动物细胞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细胞周期中,如图丙所示时期之后,会出现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其中甲~丁表示细胞中相应结构,a~d表示相关物质;下图2表示该植物在最适温度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甲~丁中,发生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填字母),物质d表示__________。
(2)图2中的_______点时(填字母),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为零。在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进一步升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时,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可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抑制图1中______________(填图1中的甲~丁)两种结构的生理功能,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4)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2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2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________mg。
(5)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果图2表示30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降到25 ℃(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C的移动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