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这样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使荷叶呈现绿色、荷花呈现红色的物质(色素)各分布在哪里
A. 线粒体、高尔基体
B. 高尔基体、液泡
C. 叶绿体、液泡
D. 叶绿体、细胞质
实验表明,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的哪项结构或功能有关 ( )
A. 膜表面的糖蛋白 B. 膜内含有的相应载体多
C. 膜的选择透过性 D. 膜的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一个AD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A. 1,2,2 B. 1,2,1 C. 2,1,2 D. 2,2,1
下列物质中均含有磷元素的是
A. ATP和磷脂 B. 丙酮酸和氨基酸 C. 纤维素和性激素 D. 核苷酸和脂肪
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科学家对某稳定的自然水域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
(1)科学家利用生物胃中的食物残渣,统计了几种主要渔获的食物关系(“+”表示构成捕食关系),如下表:

(1)依据该表信息,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类型考虑,上表未列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网至少包含_________条食物链,只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它与小黄鱼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根据动物胃内食物残渣重量,反推食物比例,并将之分归不同营养级,结合其它方法统计出某一年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水生动物食性较杂,可以以其他动植物碎屑(遗体残骸或粪便中有机物)为食,下图是部分结果:


①从统计值看,上面图中反应了能量流动的____________特点。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中生物量代表_________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③在流出量不变,无投喂情况下,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能长期维持稳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
某研究小组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科学放牧量,对某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为减少实验误差,调查时应注意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田鼠会啃食优质牧草的根,某一时间点有田鼠迁入该草原,该小组对其种群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绘制下图: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而实线则是实际调查结果。投药后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说明投药并未有效减低田鼠的________________。可将投药的时间点迁移至______________,将提高毒杀效果。
②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上的很多种群通常呈集群分布,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