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塑料袋(化学成分为聚乙烯)造成的“白色污染”这一问题,某同学试图从土壤中寻找一种能加速塑料袋自然降解过程的目的菌,以下是该同学从土壤中寻找并筛选目的菌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需要检测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Ⅱ号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添加琼脂。
(3)该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0.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___________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4)假设该同学发现培养基上细菌数目过多而连成一片,说出一种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原因: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这些基因独立遗传。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1)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若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的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现有不同品系的纯种白花1、2、3、4,为确定其基因组成,拟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各品系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子代表现型。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一对隐性基因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两对隐性基因。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三对隐性基因。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103kJ)

(1)该湖泊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_两部分。
(4)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湖泊具有___________。
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利用不同浓度的BL和生长素(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单独用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___________nM时,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IAA浓度继续增加时,BL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与28℃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原因是___________。当CO2浓度为300μ mol·mo1-1时,28℃条件下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800μ mol·mo1-1移至CO2浓度为2000μ mol·mo1-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
(3)图中净光合速率为0时,___________(发生、不发生)光合作用。
(4)图中当CO2浓度低于1000μ mol·mo1-1时,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此时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水稻的高杄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合高杄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代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杄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杄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F1部分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 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D. 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占全部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