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人员从环境中分离获得白腐菌,以白腐菌的菌丝或孢子制得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各取25个两种凝胶颗粒分别处理50 mL染料废水,实验结果如下图1。进一步研究不同数量的凝胶颗粒处理50 mL染料废水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回答:

(1)从野外采集白腐菌前,先向待采集土壤喷洒适量的染料废水的目的是______。某同学在进行白腐菌分离纯化实验时,划线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第一条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将收集到的菌丝或者孢子加入到适量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匀,抽取5mL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该过程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现要处理100L皮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染料废水。从实验结果分析,应选用______凝胶颗粒,添加______个凝胶颗粒后,保持______天以上,以达到最好的净化效果。
(3)与向染料废水中直接接种白腐菌相比,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优点主要是______。
洗衣粉是生活的必需用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血渍富含蛋白质污渍)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和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
(3)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
(4)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是否有差异______,理由______。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6)该加酶洗衣粉用后要彻底洗手,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1)在______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 ______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______。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
(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______。
(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性状,如果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______;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______。
(5)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原因是______。
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图1,请分析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______来检验。
(2)利用鲜苹果制作果酒的原理(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图3操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______法进行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______(填序号)。
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
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
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
(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
(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
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
B. 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 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在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
D. 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科研人员比较了单独固定的云微藻和与芽孢杆菌混合固定的云微藻的增殖变化,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固定云微藻和芽孢杆菌的常用方法是包埋法
B. 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线粒体产生的CO2有关
C. 实验时间内混合固定后云微藻增长较快,可呈“J”型增长
D. 第8天,混合固定的每个颗粒中含藻细胞数约为8×10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