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

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种子可认为是幼龄植物,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7∶2∶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1∶8∶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答:

(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____________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中乙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______(填“高山草原”“亚高山灌木丛”或“针阔混交林”);该群落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是次生演替。

(3)C实验地块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其中丰富的植被类型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4)有一个由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A实验地块,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该数量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增加 高山草原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M·λt 资源、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或种群增长不受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或理想条件) 【解析】 1、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2、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群落最终的演替结果与环境条件相关。 (1)由题意可知,种子可认为是幼龄植物,因此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出生率不同。由于B栖息地中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1∶8∶1,说明乙种植物更适应B栖息。因此,若环境条件不变,在未来几年,B实验地块中乙种群的数量将逐渐增加。 (2)由题意可知,实验前A实验地块为高山草原。群落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侯条件决定,因此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形成高山草原。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丰富的植被类型又为动物创造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使得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4)在理想条件下,即资源、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t月后种群数量为M·λt。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经研究,人的记忆分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其中短期记忆与_______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一般情况下,小鼠的神经元在出生后便不再分裂,但其大脑海马体中的神经干细胞即使在出生后也能分裂产生新的神经元,这可能与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有关。现已研究证明,某些神经递质可以促进海马体中神经元的增殖,若令小鼠在转轮上运动,海马体中神经元的增殖也会加快。为了探究运动导致神经元再生的原因,对4组小鼠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并统计了每组小鼠正在分裂中的神经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每只小鼠正在分裂中的神经元数目(平均值)

不施加任何药物,在配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

720

不施加任何药物,在没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

298

 

178

施加神经递质功能抑制剂,在没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

172

 

①第Ⅲ组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1为25 ℃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一种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

(1)图1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在B点时甲种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或“>”)呼吸作用强度。

(2)将图2中的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____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或“无法判断”)。

(3)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________(填“甲种植物”或“乙种植物”)。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限制甲种植物CO2吸收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

(5)由于洪涝灾害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请写出该条件下这种植物根部细胞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

C. 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

D. 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

 

查看答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所以不会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B. 相比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C. 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

D. 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强

 

查看答案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 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