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1为25 ℃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

图1为25 ℃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一种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

(1)图1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在B点时甲种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或“>”)呼吸作用强度。

(2)将图2中的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____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或“无法判断”)。

(3)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________(填“甲种植物”或“乙种植物”)。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限制甲种植物CO2吸收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

(5)由于洪涝灾害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请写出该条件下这种植物根部细胞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 增加 甲种植物 CO2浓度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能 【解析】 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方程式:C6H12O2C3H4O3(丙酮酸)+4[H]+能量(少) 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反应方程式:2C3H4O3+6H2O6CO2+20[H]+能量(少) 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反应方程式:24[H]+6O212H2O+能量(多)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方程式:C6H12O2C3H4O3(丙酮酸)+4[H]+能量(少) 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方程式:2C3H4O3(丙酮酸)+4[H] 2C2H5OH+2CO2+能量(少)或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能量(少) (1) 图1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由图1可知,B点时,甲植物的CO2吸收量为0,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但是植物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整株植物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 (2)在图2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CO2的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由图2可知,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净光合速率大于0,故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增加。 (3)图2中,植物在温度为25℃,黑暗中CO2的释放量为2,与图1中甲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对应。因此,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甲种植物。 (4)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甲植物达到光饱和点,又因该温度为最适宜温度,因此限制甲种植物CO2吸收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为CO2浓度。 (5)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植物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能量储存在ATP中。因此,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

C. 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

D. 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

 

查看答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所以不会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B. 相比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C. 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

D. 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强

 

查看答案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 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

 

查看答案

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旱缺水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B. 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

C. 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

D. 缺水环境下,激动素的作用体现出了两重性

 

查看答案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青少年是痤疮的常发人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

B. 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

C. 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

D. 痤疮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