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同学在做“生物组织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你认为有几处...

某同学在做“生物组织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你认为有几处是不正确的

选取材料:选取绿色叶片、蓖麻种子、新鲜牛奶分别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鉴定实验: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便可见试样呈砖红色。选取较厚的蓖麻种子切片,滴1—2滴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然后观察颜色变化。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紫色

A. 1 B. 2 C. 3 D. 4

 

D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错误一: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故使用绿色叶片作为鉴定还原糖的试验材料错误。 错误二:鉴定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还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砖红色沉淀)。 错误三:制作装片时应选择较薄的蓖麻种子切片。 错误四: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应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环境,震荡,再加B液。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 

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A. 有两个正确 B. 有一个正确 C. 有三个正确 D. 全都不对

 

查看答案

某地为解决果农苹果滞销的问题,采用生物技术生产苹果酒和苹果醋。

(1)制作苹果醋时需要醋酸菌,该菌细胞中的细胞器有_________;当 _____、糖源都充足时,该菌能将苹果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苹果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____等。发酵完成后,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了长期保留优良菌种,可将菌液与灭菌的____混匀,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2)苹果中的苹果多酚具有抗过敏、抗癌细胞增生、调节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提取苹果多酚已成为一个热门产业。提取苹果多酚适宜采用萃取法,是根据苹果多酚易溶于____的特点。

(3)分离纯化微生物时,常用平板划线法。若要在五个区域划线,共需灼烧接种环次,最后一次灼烧灭菌的目的是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3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NAA、IAAIBA对竹柳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相关的实验探究:

选用一年生茁壮、无病虫害的竹柳,取长10cm、粗0.2cm的枝条若干,上端剪口平滑,下端剪口沿30°剪切,并用0.5%的多菌灵进行表面消毒。

3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都配制成50mg/L、100mg/L200mg/L三种浓度的溶液。将竹柳插条每10枝一组,下端插入激素溶液60min,重复3次,然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扦插实验。观察并记录插条生根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请写出一种上述研究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因变量:___________

(2)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角度分析,本实验缺少___________

(3)根据结果数据分析,3种生长素类似物对竹柳生根影响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从研究的变量分析,___________对生根率的影响程度大于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下丘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2)图中的信号分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对某腺体的神经调节过程,则腺体①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该激素与甲状腺分泌的______________,在上述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4)利用M和N两个实验位点,自选实验器材来验证兴奋在突触间进行单向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在生物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三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 h。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a过程的产物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PER蛋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per基因却不能通过核孔,这说明核孔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性。

(2)图中过程b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一条mRNA链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mRNA上各核糖体翻译出的多肽链________

(3)若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per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b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er基因几乎存于人体所有组织细胞中,但不同细胞在进行a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c过程体现了per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