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有一显性基因在肝细胞表达,决定某种酶的合成,该基因突变后,其遗传效应不可能是 A...

有一显性基因在肝细胞表达,决定某种酶的合成,该基因突变后,其遗传效应不可能是

A. 使控制合成的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B. 无法在肝细胞内表达

C. 表达出的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D. 表达出肝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

 

D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A. 该基因决定某种酶的合成,故突变后可能使控制合成的酶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 B. 基因突变后可能不能合成该种酶,可能无法在肝细胞内表达,B正确; C. 基因突变后该酶的结构发生变化,表达出的酶的催化效率可能更高,C正确; D. 据题干可知,该基因决定某种酶的合成,酶不是结构蛋白,故不会表达出肝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分离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真核生物

B. 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威胁细胞生存

D. 疟原虫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查看答案

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 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B. 鉴定脂肪: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 观察线粒体: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盐酸处理→制片→健那绿染色→观察

D. 观察质壁分离: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查看答案

下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乙病由B或b基因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   

(2)写出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所产生卵细胞的类型:________。   

(3)写出Ⅲ10的基因型:________。   

(4)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生育一个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已知正常男性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0 000。若Ⅲ8与人群中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因此应禁止________结婚,以降低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

下丘脑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为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进食后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查看答案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