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为该灌木丛第...

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106 kJ),标问号处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群落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2)甲图中虚线表示__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5)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垂直 环境容纳量(K值) = 寄生 第一 14.5%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K值为环境容纳量,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固定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未被利用、分解者利用和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灌木群落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种群数量是在K值上下波动的,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最大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寄生在田鼠体内,使田鼠发生瘟疫,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 (4)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0.45×109/3.1×109)×100%≈14.5%。 (5)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片农田弃耕一年后杂草丛生,现已演替至灌木阶段。如果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回答:

(1)该农田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快,主要原因是________优越和植物繁殖体的存在。

(2)从杂草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捕食关系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3)图中曲线a、b中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变化的是________

(4)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______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_______(加快,基本不变);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物质的积累,其中积累最多的是________元素。

 

查看答案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甲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查看答案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l、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l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IV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III,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III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___(K、K/2)值,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 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查看答案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V为大气,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Ⅰ→Ⅲ→Ⅱ是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B.①③④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并将CO2释放在大气中

C.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随着循环流动

D.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能量最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