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

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如图2的视野。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RNA的细胞器有②④⑥⑧

B.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C.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

D. 若仅依据图2结果,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为3.5×109个·mL-1

 

A 【解析】 1、图1为酵母菌的结构图,①是细胞壁,⑤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⑥是线粒体,⑦是液泡,⑧是细胞质基质。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由图2可看出,该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为25×16格,图2中一个中格16小格中的酵母菌数总共有14个。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RNA可在细胞核通过转录形成,进入细胞质,细胞质的线粒体、核糖体上也有RNA分布,故细胞中含RNA的细胞器有④核糖体、⑥线粒体,②是细胞核,不是细胞器,⑧是细胞质基质,也不是细胞器,A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B正确;酵母菌个体较小,数量较多,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C正确;此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原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400个小格×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10000,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14÷16×400×1000×10000=3.5×109个·mL-1,D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    )

A. 玉米田中杂草的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

B. 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

C. 每一个群落都有一个基因库

D.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

贻贝(一种固着生存的贝类)通常居住在潮间带区域,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才进入贻贝的居住区。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礁石海滩中贻贝分布的影响,结果如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 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得更小

C. 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

D. 海星是贻贝的捕食者,限制了贻贝的分布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

B. 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 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D. 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上述成就的取得与走生态经济之路有关,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的原则,而相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如人们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其手段之一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有关。

(3)早期建设“三北防护林”过程中,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生物种类过于单一,使得松毛虫肆虐,原本茂密葱绿的森林甚至成为鸟兽了无踪影的“不毛之地”。这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不符,与该基本原理相应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4)珊瑚虫与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生产力,得益于实现了“1+1>2”的“__________原理”。

(5)人类处在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之中,在植被贫瘠地区号召农民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才能避免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从根本上达到造林护林的目的。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6)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把桑、蚕、鱼、稻等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成为高效生态系统。此与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有关。

(7)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但为什么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