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有关的疾病,该病患者的白化症状可表现在虹...

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有关的疾病,该病患者的白化症状可表现在虹膜、毛发及皮肤。如图为黑色素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黑素体是一个具膜的结构,其膜的来源主要是______。黑色素中的酪氨酸酶等能催化黑色素的生成。请写出细胞中控制酪氨酸酶合成、加工,最终进入黑素体过程的完整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必要时,箭头上及文字下方应有明确标注说明):______→黑素体。

(2)在分析某个近亲婚配家庭的该病遗传系谱时发现,一个患病女孩的双亲正常,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遗传。

(3)遗传学家对OCA的类型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如表:

类型

染色体

原因

性状

OCA1

11号

酪氨酸酶基因突变

虹膜、毛发、皮肤均呈现白色

OCA2

15号

P基因突变

 

①OCA1有突变类型A型和B型之分,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A型患者毛发均呈白色,B型患者症状略轻,说明突变基因编码的酪氨酸酶的活性在______型患者的黑色素细胞中相对较强些。

②P蛋白(由P基因控制合成)缺乏的黑色素细胞中黑素体pH值异常,但酪氨酸酶含量正常,推测OCA2患病原因是:黑素体内的pH变化导致______

(4)在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形成要经历几个关键步骤:

苯丙氨酸酪氨酸黑色素

综合前面提供的信息,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酶A是由P基因控制合成的

B.酶A和酶B都与黑色素合成有关

C.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

D.OCA的产生是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结果

 

高尔基体 酪氨酸酶基因mRNA酪氨酸酶→内质网(加工)→囊泡→高尔基体(修饰加工) 常染色体隐性 不定向性 B 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A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黑素体来自高尔基体形成的膜泡,黑素体中能形成黑色素颗粒,说明黑素体中含有催化黑色素形成的酶;高尔基体形成黑素体向细胞膜移动,通过细胞膜将黑色素颗粒释放出来,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1)据图可知,黑素体是一个具膜的结构,其膜的来源主要是高尔基体;络氨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是由相关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合成的,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因此细胞中控制酪氨酸酶合成、加工,最终进入黑素体过程的完整过程为:酪氨酸酶基因mRNA酪氨酸酶→内质网(加工)→囊泡→高尔基体(修饰加工)→黑素体。 (2)根据题意分析,正常的双亲生出了一个女儿患病,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①根据题意分析,OCA1有突变类型A型和B型之分,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特的点;A型患者毛发均呈白色,B型患者症状略轻,说明突变基因编码的酪氨酸酶的活性在B型患者的黑色素细胞中相对较强些。 ②P蛋白缺乏的黑色素细胞中黑素体pH值异常,但酪氨酸酶含量正常,说明酪氨酸酶活性低,可能是PH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 (4)酶A可能是由P基因控制合成的,酶A不肯定是由P基因控制合成的,A错误;黑色素的合成需要酶A和酶B,因此酶A和酶B都与黑色素合成有关,B正确;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是酪氨酸酶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C正确;OCA的产生是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结果,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野生型果蝇为灰身、长翅。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表型。已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灰身长翅(P1)与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这两对基因的DNA序列分别设计一对PCR引物,对杂交实验一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见图1.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一与相关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推测两对等位基因应该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P1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2)由图1的PCR结果可以推测:果蝇B→b的突变是由于B基因内碱基对的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所致。

(3)若对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再进行PCR扩增,亲本及亲本型子代扩增结果见图2.请将新组合表型果蝇的扩增条带图绘在图2中的横线上。______

(4)分析杂交实验二后代中出现4中表现型,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F1出现的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产生此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5)取杂交实验二中的P1卵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减一分裂前期的卵母细胞,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______现象,而取P2精巢切片观察同一时期的精母细胞却通常观察不到此现象,因为______

 

查看答案

为揭示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生化反应途径,科学家经历了复杂的探索。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用鸽子的飞行肌作为研究材料,因为飞行肌细胞呼吸速率较高,适合用于研究氧化分解过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经糖酵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______进入线粒体,最终分解为______。该过程释放的能量,除了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外,还有一部分______

(2)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分别发现线粒体内存在两个反应过程,表示如下(字母代表不同中间产物)。

过程1:A-B-C-D-E                 过程2:E-F-G-H

两个反应过程存在什么关系呢?科学家利用丙二酸(抑制E→F过程)和中间产物F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过程1与过程2最可能连成______(填“线性”或“环形”)代谢途径,请写出三点推测证据。

证据1:______

证据2:______

证据3:______

(3)现代生物学技术为研究代谢过程提供了更直接的手段。例如,科学家曾用______法追踪各种有氧呼吸中间产物转化的详细过程。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中酒精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色素提取实验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

B. 鉴定脂肪实验中,使用酒精是为了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C. 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冷酒精的作用是析出DNA

D.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常用酒精对操作者双手消毒

 

查看答案

科学家利用供体生物DNA中的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Ⅰ是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

B. 经限制酶处理后的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相同

C. 经检测和筛选后的Ⅱ,既能无限增殖又可分泌单克隆抗体

D. 此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涉及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都要严格灭菌

B. 传统发酵技术所用到的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C. 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中都利用异养微生物发酵

D.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标准显色液在使用过程中需加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