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流程如图所示,滤膜法的大致流程: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的培养基(EMB 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据图回答问题:

(1)过滤待测水样需要用到滤杯、滤膜和滤瓶,其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与过滤有关的操作都要在_______________旁进行。
(2)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这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_________操作。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EMB 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某同学尝试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无菌操作下将 10ml 待测水样加入到 90ml 无菌水中,稀释后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 EMB 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平均为124,黑色菌落数平均为31,则推测1升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________个。
(4)该同学进一步思考,利用滤膜法也可能用于测定待测水样中其他微生物的数目。他取了两份水样,一份待测水样来自变酸的果酒,另一份来自明德中学屈子湖,若要通过测量蓝藻的数目来研究水华,应更换上述过滤装置中的滤膜,为了减少细菌的干扰,应选择孔径________(填 “更小”或“不变”或“更大”)的滤膜。
硝基苯酚是工业污水中重要污染物,某同学欲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了筛选污泥中可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在配置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硝基苯酚,硝基苯酚+牛肉膏,硝基苯酚十葡萄糖)作为碳源,不采用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纯化菌株时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分析造成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无菌落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进行梯度稀释时的一般操作是将1mL菌液移入盛有9mL的无菌水中;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活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稀释液中的活菌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豆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之后要加入配置好的卤汤,其中卤汤中加酒的作用一是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吉香居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泡菜制作中盐和水的比例是_____。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常用________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3)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在果酒制作时,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来自于_________。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式)得到醋酸。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
B. 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蛋白质水解成水溶性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C. 在50 ℃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
D. 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如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
B. 本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
C. 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
D. 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
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中酶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洗衣粉中的纤维素酶和人体小肠中的纤维素酶最适pH相同
B. 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和人体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7℃左右
C. 洗衣粉中的脂肪酶和人体胰脂肪酶都能催化脂肪水解
D. 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分解洗衣粉中其他蛋白质类的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