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纤维素分解菌经选择培养后的样品需接种在_____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到几株有...

(1)纤维素分解菌经选择培养后的样品需接种在_____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到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其透明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和 ________ 有关。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l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2)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凝胶珠颜色过浅,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采用包埋法,而固定化酶不宜用此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榨取西瓜汁主要用到_______ 酶,该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种)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活性 接种环温度过高,纤维素分解菌被杀死 Cacl2 固定化酵母细胞数量较少 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果胶酶 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解析】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以选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利用纤维素的菌株才能存活。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果胶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1)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用到刚果红染色法处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纤维素酶的量和活性大小。平板划线过程中,若灼烧后接种环温度过高就开始接种,会造成纤维素分解菌被杀死而出现无菌落的现象。 (2)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酶更适合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酶的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故酶不适于包埋法。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酵母细胞过少,会出现凝胶珠颜色过浅。 (3)榨取果汁要用到果胶酶,是一类酶不是一种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2)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有效杀伤细菌的是______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呈递抗原到T细胞的作用。

 

查看答案

小鼠体型小、繁殖速度快、食性杂、易饲养,经常被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研究者利用体色为黑色和白色的小鼠进行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1)假如小鼠的体色受一对基因(B、b)控制,通过上述两组杂交实验可以明确两个基本事实:即黑色对白色为__________性状,基因B、b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若自然界最初小鼠的体色只有黑色,白色是后来出现的,则控制白色性状的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小鼠的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D、d)控制,且基因D能够抑制基因B的表达。研究人员欲利用一只具有基因D的白色雄鼠与多只黑色纯合雌鼠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以确定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 染色体上。

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

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大量捕杀,近年来生物群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l)调查稻田群落中某种蛙的密度,常采用____法。

(2)稻田中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

(3)与多年前相比,该稻田生态系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

(4)某研究小组对生态农业中鲤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鲤鱼同化的能量是______ KJ/cm2.a.

摄入的能量

生长,发育,繁殖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粪便中能量

41.6

1.2

19.4

21

 

 

 

查看答案

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组别

第1-3天

第4-9天

第10天

叶面喷洒

日温/夜温

光照

日温/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测

A

H2O

25℃/18℃

适宜

25℃/18℃

适宜

A1

光合速率

A2

G基因表达量

B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B1

光合速率

B2

G基因表达量

C

SA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C1

光合速率

C2

G基因表达量

 

(1)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 ______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实验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组,B组幼苗叶面应喷洒等量的H2O,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实验检测结果如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SA)对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 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 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 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