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B. 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D.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由基异常活泼,可能引起细胞中的DNA等大分子物质损伤,从而引起细胞衰老
B. 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 离体后的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体外被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D. 癌变后的细胞由于形态发生了变化,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酵母菌细胞,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6 h后再稀释10倍,然后制作成装片放到相同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细胞。可推断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
A. 0.5 h B. 1 h C. 1.5 h D. 2 h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和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
泡菜是人们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后具有致癌作用。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探究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出现的时期。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1、2、3三只容积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蔬菜;②再在坛中加满经煮沸后冷却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④封坛,并置于15~20 ℃环境中;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6天。所得数据如下表所列: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亚硝酸盐含量(mg/kg) | 封坛前 | 第4天 | 第8天 | 第12天 | 第16天 |
1号坛 | 0.15 | 0.6 | 0.2 | 0.1 | 0.1 |
2号坛 | 0.15 | 0.2 | 0.1 | 0.05 | 0.05 |
3号坛 | 0.15 | 0.7 | 0.6 | 0.2 | 0.2 |
(1)在该项研究中,要同时取同样处理的3只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举出一种即可)。
(3)试在下图中以坐标曲线表示上述实验结果,并根据曲线得出合理结论
______
根据曲线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制作苹果酒和苹果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可分别利用酵母菌和________菌制作果酒和果醋,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后者为__________(填“厌氧”“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
(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_____。
(3)酵母菌利用苹果汁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_________,密封充气口后可用_____________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4)要利用苹果酒继续发酵生产苹果醋,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
(5)图2中能表示装置内液体发酵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