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自养需氧型的硝化细菌能够降低水体中的铵盐,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请回答: (1...

自养需氧型的硝化细菌能够降低水体中的铵盐,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请回答:

(1)培养硝化细菌时,将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______。培养基中加入铵盐为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______,培养基中没有加入有机碳,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硝化细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______。若实验组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都超过了300,应对样本菌液进行______处理。

(3)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49;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43、54、287,然后取其平均值128作为统计结果。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①甲同学的结果______

②乙同学的结果______

 

防止冷凝形成水滴污染培养基 氮源 选择 无菌水 适当的稀释 无效,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无效,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 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细菌。筛选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用平板培养筛选。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据此分析作答。 (1)微生物培养中将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形成水滴污染培养基。硝化细菌能够利用铵盐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同时铵盐也可以为硝化细菌提供氮源。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硝化细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无菌水。若实验组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都超过了300,说明菌液浓度过大,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 (3)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①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49;由于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所以实验结果无效。②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43、54、287,然后取其平均值128作为统计结果;由于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所以实验结果无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等遗传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2)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如果 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则出现的 S型菌为______,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如下:

①S型菌的蛋白质或多糖+R型菌→只有R型菌

②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③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只有R型菌

增设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______

(4)研究表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什么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R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______

 

查看答案

为研究盐、碱胁迫对枸杞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选取若干株长势良好的一年生枸杞苗木为材料,分为9组:A组为对照组;B1、B2、B3、B4为盐胁迫实验组,用NaCl处理,浓度依次为50、100、200、300(浓度单位:mmol/L);C1、C2、C3、C4为碱胁迫实验组,用 NaHCO3处理,浓度依次为50、100、200、300(浓度单位:mmol/L)。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应取新鲜叶片,用______作溶剂研磨,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______。然后过滤并测定滤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

(2)碱胁迫实验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均低于对照组,推测可能的原因有①______ ______

(3)依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

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例如,为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需投入人工饵料以供鱼类(生态缸内各种鱼类不构成捕食关系,且都是食草鱼类)食用。请回答以下有关生态缸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

(2)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鱼类同化的能量为B,按能量一般传递率计算,则A______(填“>”“=”或“<”)B/(10%~20%),原因是______

(3)若生态缸中不投入人工饵料,会加速生态缸的崩溃。由此给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是: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的协调。

 

查看答案

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会从叶肉经果柄运输到果实。在夏季晴朗的白天,科研人员用14CO2供给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测定叶肉、果柄和果实中糖类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放射性强度(相对值)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叶肉

36

42

8

果柄

很低

很低

41

果实

36

36

26

 

(1)本实验在探究糖类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时运用了___________法。

(2)推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从叶肉运输到果实,理由是__________

(3)与果柄相比,果实中蔗糖的放射性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同时使植物所处的温度下降至2℃,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14C3的放射性强度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C. 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 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