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了提高大棚草莓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草莓进行了相关研究。选取草莓植株...

为了提高大棚草莓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草莓进行了相关研究。选取草莓植株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并将装置置于户外。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该装置来测定草莓的呼吸速率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进行;要进一步测定其有机物的制造量,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用该装置。

(2)若用该装置来测定草莓的有机物的积累量,打开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然后置于光下。观察U形管A侧液面________(填“升高”、“下降”或“不变”),在A侧液面变化的过程中叶肉细胞间的C02浓度/环境C02浓度值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C3含量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内换成叶幼嫩、新叶没有完全舒张的植株后,放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A侧液面读数______,从光合作用光反应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暗、Na0H溶液 光下、C02缓冲液 升高 增大 减少 变小 幼叶呈折叠状,吸收光能少、光合色素含量少 【解析】 试题据图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放置二氧化碳缓冲液,并且提供光照,该缓冲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来源,此时装置中变化的气体是氧气,因此左侧的水柱高度能够表示净光合速率强度;如果烧杯中放置NaOH溶液,并且提供黑暗条件,由于该溶液可以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变化的气体量仍为氧气量,此时该值可以表示呼吸速率。 (1)测定呼吸作用要排除光照的影响,故需要将该装置黑暗或遮光处理,同时还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若进一步测定其有机物的制造量,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因此还需要光下、C02缓冲液的条件下使用该装置。 (2)根据题意分析,该条件下草莓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产生的氧气量使得装置内气体量增加,所以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升高;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使得容器内的二氧化碳降低,所以叶肉细胞间的C02浓度/环境C02浓度值将升高,三碳化合物的量降低。 (3)若装置内换成叶幼嫩、新叶没有完全舒张的植株后,放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由于幼叶呈折叠状,吸收光能少、光合色素含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所以A侧液面读数变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 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 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D. 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查看答案

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甲、乙、丙三者间的食物联系是乙→丙→甲

C. 图1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图2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D. 乙一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

 

查看答案

研究者以北美东部25个不同大小的湖泊为调查对象,统计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食物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及生态系统单位体积的生产力(同化有机物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 大湖泊的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强

B. 食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无关

C. 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

D. 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支持更多营养级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 (    )

 

A. 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B. 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C. 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 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    )

A.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D.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