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结果如下图(假设...

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结果如下图(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8〜10h,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实验中有2h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是______________h,实验12h,此时绿藻干重与实验前比较___________

(3)图示实验过程中4〜6 h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4 基本不变 小于 两时间段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光照强度较小 【解析】试题分析: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反映的是其内的绿藻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差值,即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据此分析柱形图中CO2浓度的变化并结合题意作答。 (1) 图甲中8-10小时,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能进行,因此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 没有光照,绿藻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密闭玻璃容器中的CO2浓度会逐渐增加,据此可推知:在实验进行到2-4 h之间没有光照。实验12h时,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与实验开始时(0h)的基本相同,此时绿藻干重与实验前比较基本不变。 (3) 4-6h内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保持恒定,说明此时间段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同理8-10h时间段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速率也相等,但由于4-6 h内密闭玻璃容器中CO2较大,说明其光合作用速率较低,进而推知:4-6h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及细胞内外的多种蛋白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甲蛋白是________,是________细胞产生的。

(3)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其方式可能是______,若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其积累碘时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供能时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__功能,若该细胞为癌细胞,丙的变化是________

(5)丁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丁四种蛋白质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b可对应图1及其图1所示的后一时期

 

查看答案

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查看答案

下列对甲、乙、丙三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若甲细胞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随后细胞中可能会出现核膜、核仁

B. 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此时细胞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C. 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细胞此时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若图丙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此时可能出现四分体

 

查看答案

生物的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肯定发生的现象是(  )

A.染色体自由组合    B.纺锤体的形成

C.基因突变    D.DNA含量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