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填“早”“中”或“晩”)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种群 年龄 较低 先增加后减少 中 竞争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成材料和题图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然后应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作答。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属于一定空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种群有很多基本特征,其中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说明物种比较少,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分析图中曲线,发现A~I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加剧,使得某些物种消失,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了所有树木等植被,一科研小组对该区域灾后演替出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树龄的株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树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赤杨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

栎树

21

15

12

10

7

4

2

0

0

0

0

松树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

杜鹃

2

2

3

1

3

3

4

1

3

2

1

 

 

A. 山坡上的所有树、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若以大树(树龄>5)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优势度最高的是赤杨

C. 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

D. 该山坡发生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 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 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pH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0

153

160

168

172

133

125

 

 

A. 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B. 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C. 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

D. 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

 

查看答案

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可分为“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且“S”型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S”型增长曲线加速期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 “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

C. 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

D. 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