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3...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3表示图2生物 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_(以上均填标号)。

(2)某动物如图1所示结构的三种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DNA和细胞内所含的RNA种类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磷脂酶处理,其功能不受影响的细胞结构的标号有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5)若图1示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_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6)图3中a〜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Ⅲ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细胞,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④⑤ ⑧(⑦) ②⑤ DNA相同RNA不同 ①② CD 次级精母细胞 D C b B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TP的形成途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明辨图1所示的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依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和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2细胞所处的时期、图3中各区段的成因及其代表的时期,再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答题。 (1)图1细胞为动物细胞。在动物细胞中,ATP的形成途径是细胞呼吸,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④]细胞质基质和[⑤]线粒体。图1细胞为真核细胞,肺炎球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因此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⑧]核膜([⑦]核仁)。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所以有[②]核糖体和[⑤]线粒体。 (2)同一动物体内的上皮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其核内所含DNA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些细胞内所含的RNA种类不同。 (3)磷脂酶催化磷脂水解,而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利用磷脂酶处理细胞,凡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结构,其功能都会受影响,而不具有膜结构的[①]中心体和[②]核糖体的功能则不受影响。 (4)图2中,A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说明题干中的“某一生物体”为雄性。综上分析: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和D;A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D细胞所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因此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6)图3中,由Ⅰ→Ⅱ的过程中,a的数目不变、形成了b、c含量增倍,据此可推知: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核DNA。Ⅲ的染色体数减半,且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其数量关系可对应于图2中的B细胞。由Ⅲ变化为Ⅳ,a(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单体)消失,其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项目 数量变化 发生时期 原因 DNA 2n→4n 间期 DNA复制 4n→2n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DNA随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n→n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DNA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染色 单体 0→4n 间期 染色体复制 4n→2n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染色单体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n→0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 2n→n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n→2n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2n→n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2)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上述装置所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      (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                                                       

(3)假若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光合作用的      反应阶段

(4)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在动物的睾丸细胞中,由AC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下列分别针对XYZ的答案正确的是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3、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6、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

右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B.若是植物细胞,在BC时期会出现赤道板,在CD时期会出现细胞板

C.若是人体细胞,则DE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

D.用电镜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会发现中心粒复制和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AB

 

查看答案

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7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6的基因型为DdXEXe

  D.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2

 

查看答案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4

B.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分别是5种和4

C.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4

D.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染色体形态分别是5种和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