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满分5 manfen5.com

(1)若对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纯种个体在F2中大约占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     .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佩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      倍体,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4)F2粉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    

 

(1)红色:白色=1:3 (2)5 (3) 四 AAbb:Aabb:aabb=1:4:1 (4)   【解析】 试题分析:(1)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AaBb,所以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故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单倍体育种得到: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相等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为:红色、白色、白色、白色,故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3. (2)由图示中3:6:7可知,F1是AaBb,F1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或2aaBb或1aabb或1AABB或2AaBB(自己不能产生色素或者有A但有BB淡化),共有5种,其中纯合体为. (3)红花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2:1,故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该植物为二倍体生物,当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植株.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其基因型为AAaabbb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频率为,a频率为,故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2××Aabb:×aabb=1:4:1. (4)F2粉花植株的基因型AABb:AaBb=1:2,则A的基因频率为==. 故答案为:(1)红色:白色=1:3 (2)5 (3) 四 AAbb:Aabb:aabb=1:4:1 (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查看答案

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计

 

查看答案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查看答案

许多植物用鲜红的累累果实来吸引动物食用,间接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作用.该“信息”属于(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色彩信息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细胞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③⑥⑦    D.②③⑤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