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③⑥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①③⑥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填选项序号)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2)当血糖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      细胞分泌胰岛素.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4)若④表示侵入内环境的SARS病毒,人体在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的是      细胞,注射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的原因是     

 

(1)AFC (2)胰岛B细胞 (3)由负变正 下丘脑 (4)T淋巴细胞 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消灭SARS病毒的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1)有神经系统产生的物质并且进入内环境的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就是内环境;抗体存存在于血浆中;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性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呼吸酶在细胞内.因此图中①③⑥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A神经递质、F抗体、C激素. (2)当血糖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3)神经纤维在未兴奋时的单核分布是“内负外正”,在兴奋时电荷的分布是“内正外负”,所以神经纤维膜由未兴奋到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4)若④表示侵入内环境的SARS病毒,人体在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的是T淋巴细胞.注射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的原因是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消灭SARS病毒的抗体. 故答案为:(1)AFC (2)胰岛B细胞 (3)由负变正 下丘脑 (4)T淋巴细胞 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消灭SARS病毒的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查看答案

大豆植株的根部常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而大豆植株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大豆植株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

 

查看答案

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查看答案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