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

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品系名称

品系的部分性状特征

裂翅

灰体、裂翅

黑檀体

黑檀体、直翅

野生型

灰体、直翅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          填写方法  ,若结果是                 选填“一致”或者“不一致”,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P           裂翅品系×野生型

F1       裂翅品系             野生型

↓×               ↓×

F2  裂翅品系   野生型         野生型

157只     85只

由上述实验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F1裂翅品系自交后代中,裂翅品系与野生型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3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2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将F1        雌蝇与黑檀体直翅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裂翅基因与黑檀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则说明                   

 

(1)正交和反交 一致 (2)显 裂翅纯合子为致死个体(存在致死性基因型或显性纯合致死) (3)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 (2分) 灰体裂翅 (2分) 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檀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1:1 (2分) 控制裂翅基因在3号染色体上(控制裂翅基因与黑檀体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或裂翅基因与黑檀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 【解析】(1)如果正反交结果一样说明是在常染色体上,如果正反交结果不同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2)由实验可知裂翅性状是显性性状,而在F2中出现了显性:隐性接近2:1,说明裂翅纯合致死,所以实验中的裂翅品系是杂合子。假设裂翅基因A控制,灰体B控制,(3)实验中的裂翅只能是Aa, 由于裂翅品系体色性状从亲代到F1,F2都是灰色,故其体色对应基因型为BB,亲代裂翅品系完整基因型为AaBB。由题意,黑檀体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其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若想知道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应该选择F1中的灰体裂翅(AaBb)雌果蝇与黑檀体直翅(aabb)雄蝇杂交,双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杂交符合测交的定义,如果杂交结果出现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檀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1:1,说明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即3号染色体上,且减数分裂时,裂翅基因所在的染色单体未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黑檀体直翅仍会产生ab配子,但灰体裂翅(AaBb)则会产生两种配子,即AB:ab=1:1)。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免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表示该草原生态系满分5 manfen5.com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满分5 manfen5.com

1据甲图分析,野免的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a--c段其种群增长的λ值λ表示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的变化趋势是       。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                   至少填写两种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                 

3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4乙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5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能力弱。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         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

 

查看答案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些侵犯胃肠道的病毒引起的,同时可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这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属于         调节,但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部分人会有渴的感觉,此感觉的感受器位于       

2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病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体温调控中枢位于          。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物质转移至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

体温增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此人感到肌肉酸痛难耐的原因是:                           医生建议,持续发烧385℃以上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或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该患者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查看答案

为提高某种草莓产量,科研人员将生理状态相同且良好的该种草莓幼苗经消毒后平均分为五组,分别置于pH为a-e的培养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草莓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草莓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        ,该部位还产生了ATP和          2培养草莓幼苗的过程中,隔天更换培养液,除了可以防止缺氧造成烂根和营养不足之外,还能防止培养液的          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更换下来的培养液可用           检测,溶液颜色将由蓝变绿再变黄。

3由图可知,pH由a-e,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是                     

4当pH为a时,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         大于/小于/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类比推理法

B高斯研究种群的数量“S”型增长规律,运用模型构建法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电镜观察法

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

美国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实验思路是:从细胞中分离得到具有转化能力的粗提取液,用化学或酶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然后检测去除该成分后的提取液是否具有转化能力。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仍保持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不是转化因子;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丧失了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是转化的必需成分。通过不断地去除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根据资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转化因子”作用下转导成功的细菌继续培养,其后代可以保持其遗传特性

B实验中的酶方法利用了酶的高效性而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

C该实验是把提取液中的各种成分彻底分开,再分别单独判断它们是否具有转化能力

D如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液是从高温杀死的细胞中获取的,则最终无法得到“转化因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