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梧州期末)在森林公园内有一群灰喜鹊,它们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哪个层次(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012•陕西校级二模)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 (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 (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高、低),其原因 .
(2015秋•福建校级月考)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
(2015秋•仙游县校级月考)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B代表 .
(2)在a~d的四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双分子层数是 层.
(2015秋•福建校级月考)如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是 段.
(2)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是 段.
(3)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 移动.
(2015秋•福建校级月考)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如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需要 的参与.
(3)原尿中的葡萄糖未完全重吸收会导致原尿中渗透压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渗透压的差值 ,重吸收水分 ,进而导致尿量 .(填“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