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毛发等处它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如果一个人缺少酪氨酸酶,就会表现出白化症状,以下有关酪氨酸酶和白化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B.白化病的产生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酪氨酸酶制剂适于在37度条件下保存
D.酪氨酸酶能降低相关反应的活化能,使黑色素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生成
有关下列实验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有明显的大液泡
B.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灰绿色
C.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D.做“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时,固定和解离后都用清水漂洗
在正常生物体内,碱基对的错配可引起DNA的损伤,对损伤部位的切除修复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核酸内切酶和DNA酶作用的化学键相同
B.若无切除修复功能可能会导致癌变
C.a过程所用的酶可能是DNA聚合酶
D.损伤的切除与修复属于基因突变
下图是生命系统中常见的调节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的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其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B.若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则甲可表示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C.若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切除动物的甲状腺,甲所表示的物质分泌增多
D.若图表示的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羊两种群数量变化,则甲乙分别表示狼和羊
关于细胞和细胞器中有关增大表面积的作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表面形成了树突和轴突,前者是为了增大接收信息分子的面积
B.浆细胞表面形成的突起,增强了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能力
C.线粒体内膜内折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面积
D.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色素附着面积和光反应面积
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 亲本组合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比例 |
实验一 | 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 长翅 刚毛 | 长翅 长翅 长翅 残翅 残翅 残翅 刚毛 刚毛 截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 (♂) (♂) (♀) (♂) (♂) 6 3 3 2 1 1 |
实验二 | 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 长翅 刚毛 | 长翅 长翅 长翅 残翅 残翅 残翅 刚毛 刚毛 截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 (♀) (♀) (♂) (♀) (♀) 6 3 3 2 1 1 |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和 。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 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 ,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