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

在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D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C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B项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因此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C项正确;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搅拌、离心时,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所致,D项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噬菌体的结构、理解其增殖过程,抓住“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注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这一前提,再结合选项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本实验的关键点拨: ①病毒是寄生生物,培养病毒需用相应的活细胞。 ②32P标记的是噬菌体DNA,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 ③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含有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④实验中,噬菌体将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⑤用35S噬菌体,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用32 P标记噬菌体,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DNA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⑥实验结论: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注意这个结论中不能加“主要”,当有“少量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作衬托的时候,才能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个体Ⅱ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满分5 manfen5.com

Abb           BBb          CXbY           DXBY

 

查看答案

在测试某人运动过程中得到如下所示的曲线,甲表示某人剧烈运动2分钟理论所需的氧量,乙表示运动及恢复过程的氧耗量。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测试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

B测试过程中厌氧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C差异说明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共同参与

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会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

肉毒杆菌毒素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肉毒杆菌毒素能够致癌属于生物的表现型

B肉毒杆菌能否产生肉毒杆菌毒素属于相对性状

C不能产生肉毒杆菌毒素的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D温度、pH等环境因素不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凋亡和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而不受机体控制

B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C所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但植物体内不存在凋亡

D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酶活性降低、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减少等现象

 

查看答案

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不大

B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C该时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该时期的细胞可以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