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1分)I.(12分)玉米籽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

(21分)I.(12分)玉米籽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1)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    产生F1。如果     ,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造成的。

    (3)若(2)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       

    Ⅱ.(9分)某科研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豌豆的A(抗虫基因)导入玉米体细胞.以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从豌豆中获得抗虫基因,可首先建立豌豆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抗虫基因。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抗虫基因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有      、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热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导入抗虫基因的玉米细胞通过        技术培养成完整植株,该技术包括    两个阶段。

    (4)若要检查杂交细胞中是否具有A基因,在分子水平上,常采用        技术,该技术用到DNA分子探针,常用    或荧光标记。

 

I.(1)自交 玉米籽粒颜色全为黄色 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1:1 (2)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9号染色体未分开(答“染色体变异”也可得分) (3)Tt:t:tt=2:2:1:1 3/5 Ⅱ.(9分,每空1分)(1)筛选 部分 (2)DNA模板 2种引物 (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 (4)DNA分子杂交 同位素(同位素标记) 【解析】 试题分析:I.(1)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如果T在异常染色体上,则父本产生的精子中T不能参与受精,只有t的精子能参与受精,但是母本能产生T、t两种配子,因此经过受精后后代的基因型有Tt、tt,比例为黄色:白色=1:1。如果T在正常染色体上,其只能产生T一种配子,自交后代全为黄色。 (2)由于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而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植株乙(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3/5。 Ⅱ.(1)要从豌豆中获得抗虫基因,可首先建立豌豆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筛选出所需的抗虫基因。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部分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抗虫基因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有DNA模板和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热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导入抗虫基因的玉米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完整植株,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4)要检查杂交细胞中是否具有A基因,在分子水平上,常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该技术用到DNA分子探针,常用同位素标记或荧光标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和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图为下丘脑内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图(局部),其中神经元C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当突触小体释放少量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会产生一个小电位,此小电位可以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

①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稍长);②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很短);③给B-个刺激,(间隔稍长)再同时给A、B-个刺激;④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记录每组实验中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只有④产生动作电位。

请回答: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神经元C可以释放        ,神经元C在体温调节中属于反射弧的       ,此时比炎热环境更容易集中精力,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2)若给予神经元的D处一个超过阈值的刺激,    (能/不能)在A、B上检测到电位变化。

(3)实验②中的突触后膜小电位叠加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    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主要引起    离子通道开放增加,导致电位变化增大。

(4)请参照①②③将④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画在以下坐标系中。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19分)I.(12分)科学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BR)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以黄瓜幼苗为实验材料,在温度和光强均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过程:用0.1 mg.L-1 BR(使用酒精作为溶剂)喷施黄瓜植株叶片做实验组,用等量蒸馏水喷施黄瓜植株叶片做对照组。处理后0h、6h、24 h、72 h、120 h和168 h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满分5 manfen5.com

(1)黄瓜幼苗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上,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固定后被光反应提供的       还原成糖类。

(2) BR可以通过改变气孔导度来影响       

(3)请改正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4)图甲结果表明       

(5)从图乙中可以看出,BR处理后24 h内,气孔导度明显增加,但是从图丙看,此时胞间CO2浓度的增加并不明显,结合图甲分析,主要原因是       

Ⅱ.(7分)美丽中国,魅力中国,是我们守望的家园。图是某地区为实现该目标构建的农业体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图中秸秆、牛粪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        ,这主要利用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 kJ,其中最多有       kJ流入蚯蚓体内。

(3)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        ,原因是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实验,选苹果组织样液必须临时制备,避免因酶促反应影响显色

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实验,体积小的琼脂块中NaOH扩散速率较快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D.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查看答案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导致植物内源激素水平方面的变化。下图表示不同铅质量浓度下黄瓜幼苗叶片中四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随着铅质量浓度升高,叶片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趋势

B.据本实验结果推测,赤霉素对叶片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C.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铅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

D.黄瓜幼苗期抵抗重金属污染的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有关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遗传病患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该病可能遗传给后代

B.免疫系统一般不能识别自身的癌变细胞,故癌症发病率较高

C.糖尿病人因胰岛素缺乏造成糖原合成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常人

D.HIV破坏免疫系统后,病毒可侵红细胞等细胞内进行增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