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 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 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所叙述的,各朝各代对诏书传达的重视程度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诏书对于中央的重要作用,诏书的快速传达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交流;C项不是目的是结果;D项错误,不是材料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A. 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 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 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 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 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

C. 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 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查看答案

《钱氏家训》记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一家训形成的根源是

A. 家国一体

B. 人文主义

C. 宗法观念

D. 仁义观念

 

查看答案

(加试题)甘地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新成立的俄国的领导人所宣布的革命愿景,在整个世界回响。这激发了印度国大党领袖们争取自治的希望。他们读到了列宁要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各民族联合起来斗争的吁求。欧洲的战争和革命也正在动摇西方殖民列强的根基。1919年,一万名印度人在阿姆利则城的和平集会在流血中结束。国大党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拥有了一位将运动带到人民当中的新领导人

——莫汉达斯•甘地。

由于同时熟知印度和西方文化,甘地试图将这两种价值观结合,用以抵抗不公的民族原则。他深深赞同西方社会主义者要求改善穷人和被压迫者生活的诉求,同时深信通过沉思实现精神再生的印度观念和非暴力的原则。

——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一、九三〇年三月十二日,甘地手持竹杖,背部微驼,身着终年不离身的白色土布“拖地”,于早晨六点三十分率领七十九位门徒离开讲经所,开始向四百公里外的大海进军。二十五天后,甘地一行于傍晚六时抵达离丹地城不远的印度洋海滨。次日,在数千名群众注目下,甘地俯身在海滩上淘捞一把海盐。他神情严峻而坚定,在空中挥舞着拳头,然后把洁晶白色的盐未撒向人群。大海恩赐而被禁用的礼物,从此成为为独立而战的新的象征。

——节选自(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等《圣雄甘地》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及其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加试题)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延续,是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尺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大概)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计较细微)之风日益甚,然则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

——沈垚《落帆楼文集》

材料二  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自黑龙江之瑷珲(今黑河市),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中国96%的人口密布在总面积约占36%的东南土地上,而总面积64%的西北地区人口才占到4%,“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即“胡焕庸线”。

有意味的是,“胡焕庸线”与长城的线路走向多有叠合,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几乎重合。有研究者认为,“胡焕庸线”出现于1240年左右,在“胡焕庸线”两侧,自然生态禀赋差异明显,由此锁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格局。翻检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凝聚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亦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一侧。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已然初现。

——整理自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李扬等主编《智慧城市论坛》

(1)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围绕“胡焕庸线”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胡焕庸线”所反映的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格局与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②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与明清中国商帮的关系及其商业文化特色(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