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加试题)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

(加试题)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 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 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 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 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A 【解析】 根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诸侯不得专地也”,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奴隶制时代,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周王对土地实际占有的情况,故B项排除;“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表明诸侯不能将公田据为己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应该是井田制下地权分离的现象,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到:“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逢人便说欧公体,糟蹋欧公太可怜。……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据此判断

①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

②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

③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A. 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

B. 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 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

D. 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

A. 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

B. 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

C. 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 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

 

查看答案

有外国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并非一直是由经济主导,政治、文化因素有时也扮演主导角色。适应着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APEC以其特有的组成方式问世。这种“组成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②加强合作、平衡收支

③安全先行、相互依存

④协商一致、自主自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二战初期法国战场形势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①法军对马奇诺防线的迷信

②德军在后方实施合围

③法军的战争经验主义

④维希政府的软弱无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