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

A.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B. 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

C. 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

D. 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

 

C 【解析】根据“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结合所学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三人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魏源、李鸿章和张之洞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十九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

B. 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

C. 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D. 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

 

查看答案

下面是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由表可知单位:量(吨),值(海关两)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 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 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 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查看答案

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

A. 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

B.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C.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

D. 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共有86名委员,其中工人约30名,其余是新闻记者、职员、教师和医生。公社委员们之间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没有权力斗争,一直尽心尽力为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他们也能达成共识,实行一些进步的和民主的政策。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 真正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