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由表可知单位:量(吨),值(海关两)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 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 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 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
A. 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
B.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C.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
D. 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黎公社共有86名委员,其中工人约30名,其余是新闻记者、职员、教师和医生。公社委员们之间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没有权力斗争,一直尽心尽力为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他们也能达成共识,实行一些进步的和民主的政策。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 真正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A. 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 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 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 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 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B.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 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