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 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
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 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 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B. 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 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D. 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C.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03年3月17日,中国新闻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者称之“天子驾六”。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A. 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
B. 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C. 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D. 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