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09年天津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

09年天津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材料三1943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解析】 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迅速派兵”。回答第(2)问注意信息“1943年11月”“中美英”“讨论中国”,考查开罗会议的内容。回答第(3)问抓住关键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共同体”。第(4)问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角度分析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二仅仅在研究这些多少是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而且,甚至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对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来说,也只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十三世纪起到十七世纪止;同时,这种色彩不能像费尔巴哈所想的那样,用人的心灵和人的宗教需要来解释,而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教和路德教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举例说明。

(3)综上所述说明16、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雾霾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代应对“霾灾”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对雾霾产生原因的认识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和近代治理雾霾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查看答案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查看答案

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实质威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指出“民主的近代观念和希腊城邦的民主大不相同……当时的民主就是平民的政府这是全体公民的政府是多数人的政府以区别于少数人的政府。”对材料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参与民主人数多少是古代与近代民主之异

B.古希腊民主是全体公民的民主

C.近代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政府

D.古希腊的民主优于近代的民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