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韩非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共同的特征有
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②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③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④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D.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內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文明的冲击
B.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政府的腐朽统治
D.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 要不要社会革命
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 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 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