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 要不要社会革命
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 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 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A.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B. 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C.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D. 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题文)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
A. 法律至上人民主权 B. 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 主权在民民主共和 D. 法律至上社会契约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 从技术到器物
B. 从制度到思想
C. 从制度到文化
D. 从器物到制度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 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 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 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图中"里坊"的命名旨在

A. 打破坊市界限
B. 规范城市布局
C. 重视教化百姓
D. 突破地域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