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 寻求物理规律 B. 重视实用性
C. 是经验的总结 D. 领先于世界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革新
B. 造纸术的改进
C. 重文轻武政策
D. 科举制的盛行
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 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据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明道救世 C. 忠君爱民 D. 知行合一
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 )
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 B.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
C. 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 D. 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