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据统计,1948—1966年世界自由贸易额增长了6.6%,1966—1977年增长了9.2%,20世纪90年代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两倍。这反映出
A. 联合国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 两极格局决定世界贸易增长
D. 区域集团化已成主流
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 巩固区域集团化
B. 消除国际竞争
C. 推动贸易自由化
D. 促进国际合作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 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 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苏俄(联)的哪一项经济措施能佐证邓小平的这一观点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体制
D.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下列对战后福利国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B.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C. 消除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D.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