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阎步克曾说,“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方针实际是“儒表法里”。不仅汉武帝兴功用法,任用酷吏,汉宣帝亦“所用多文法吏”,且公然申明“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汉代
A. 继承秦制,融合儒法思想 B.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实行“德教”,采用“周礼” D. 完全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
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A.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B. 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C.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科学社会主义 D. 启蒙运动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父和主教
B. 神父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力平等的教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