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傅山(1607~1684)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据材料分析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不正确的
A. 赵孟頫出仕元朝导致他的书法艺术水平下降
B. 傅山的评价受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的影响
C. 赵孟頫书体特征以行书见长
D. 赵孟頫前期书法特点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 程颢
B. 王阳明
C. 董仲舒
D. 黄宗羲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
B. 以民为本
C. 以德治国
D. 公正至上
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 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 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 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 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B. 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
C. “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D. 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