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但丁认为,上帝先创造日月,然后才创造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造日月的时候便创造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即使这一比喻暂时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须吸收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赖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赖太阳。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

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 "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

——摘编自张小平《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三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对启蒙运动的评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启蒙运动使“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中的哪些主张导致了上述结果的出现?

 

(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2)观点:反对教权至上;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 (3)主张:反教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迷信,崇尚科学、理性;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解析】 (1)由材料“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可见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由材料“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可见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由材料“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可见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2)由材料二中可知,但丁抨击教会宣扬“太阳月亮说”,不认为月亮要依靠太阳存在,上帝创立日月并没有创造政权,这也就是世俗权力不必依赖教会权力,教权因此也不能凌驾世俗权力之上。由罗马帝国先于教会存在,可看出政权权力并非来自教会,而教会又不能同时掌握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这“两把刀”,所以教权和政权要分离,这也是《圣经》中所说的“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3)材料中“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即理性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据所学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还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朱熹《玉山讲义》

材料四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特点。

(4)材料四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查看答案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学统治

 

查看答案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 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 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查看答案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神创论与进化论

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 经典力学与量子理论

D.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查看答案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