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朱熹《玉山讲义》

材料四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特点。

(4)材料四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1)时代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3)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4)现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家天下。对策:分散天子的权力。 【解析】 (1)由材料“ 宽以居之”和“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由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归纳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第一小问,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答题角度可以从董仲舒改造儒学、汉武帝尊儒的措施两大方面进行答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由材料“格物、致知”可以归纳为通过研究获取真知;由材料“诚意、正心、修身”,可见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材料“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可见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4)第一小问,由材料“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可见反对家天下的君主专制。由材料“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可见对策是分散天子的权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学统治

 

查看答案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 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 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查看答案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神创论与进化论

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 经典力学与量子理论

D.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查看答案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查看答案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