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D.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 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 诱发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 教随国定原则
B. 强化教会权威
C. 信仰即可得救
D. 简化宗教礼仪
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