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
A. 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 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
C. 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 D. 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 B. 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
C. 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D. 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 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