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 法律至上
B. 分权制衡
C. 责任内阁
D. 虚位君主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中国明朝设置内阁,近代英国实行内阁制度。有关两者比较结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是制度化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B. 两者都造成了国家元首行政权力的消长变化
C. 两者体现的政治形态在本质上存在根本区别
D. 明朝内阁反映专制统治的加强,英国内阁反映民主政治的发展
(题文)“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此诗反映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虎门销烟
D.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等人信奉上帝会而到处焚毁孔庙及其他寺庙,并禁士人“读孔子之经”。陈独秀等人反对三纲五常,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两者都
A. 出于反对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 鼓吹平等民主思想
C. 利用西方观念攻击传统文化
D.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去天京,封他为外交大臣。然而罗孝全在宫廷被喝令下跪,无人邀他就坐,洪秀全邀他就餐,陪同的却是王爷而非天王本人。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对天主教毫无敬意
B. 主张平等外交通商
C. 反对洋人传教游历
D. 封建等级思想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