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下列对“路线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成员已实现贸易自由化

②有利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

③决议对成员不具有约束力

④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采取新型的合作方式,各成员国尚未实现贸易自由化,故①错误;作为区域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故②正确;作为论坛型的组织,其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故③正确;亚太经合组织并未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故④错误。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 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 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 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查看答案

“1928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C.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 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下列对于让他产生“幸福感”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建立起集体农庄,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进化

B. 取消义务交售制,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 实行实物配给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允许私有制存在,使国家完成经济恢复工作

 

查看答案

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

A. 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 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

C. 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    D. 美国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税收变化简表,表格信息反映了

A.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英美已经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

C. 知识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D. 英美等国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