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漫画《新政疗法》。漫画《新政疗法》(克利福德·贝里曼)小注:新政医生罗斯福总统正试图拯救病重的“山姆大叔”,且不忘告诉护士(国会)“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据材料可以推断

A. 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衡
B.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C. 作者对新政成效略带悲观
D. 新政对经济进行局部干预
凯恩斯说“罗斯福总统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认真地看,不仅是美国,而且是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手段”;“它是激烈的政策,产生的结果将以更为良好的行为改变潮流的方向。”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 行动计划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 激烈政策开创了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C. 良好行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D. 新潮流顺应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趋势
有经济学家曾说:“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材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B. 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 区域集团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 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 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题文)对于人口迁移现象,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 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 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 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 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你们上了特区这条船,就不怕船翻了?”1981年第四季度广东、福建走私贩私愈演愈烈以来,改革者开始受到类似“忠告”。一位领导从深圳回来后说:除了五星红旗还在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声音的出现表明
A. 特区经济活动排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 广东、福建缺乏建立经济特区的优越条件
C. 设立经济特区意味着国家出现分裂的征兆
D. 改革开放初特区围绕姓“资”姓“社”出现问题
